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辛酸異戊酯替代白油制備壓裂液用增稠劑可行性研究
> 表面張力儀分析氣潤濕反轉劑對緩解煤層水鎖效應、解吸速率影響(一)
> 液體界面的表面張力和界面張力的測量方法
> 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的合成、界面性能及復配性能(二)
> 基于天然植物油的酰胺胺氧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表面性質——結論、致謝!
> 基于脈沖焊接研究表面張力活性元素對Marangoni力的影響
> BOPP薄膜制備,印刷表層的表面張力多少合適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Young方程表達式)
> 人從高處跳水會在水面摔死嗎?這與水面張力有何關系
> DHSO、AGE、TMHC構建陽離子有機硅表面活性劑DAT防水鎖性能(一)
推薦新聞Info
-
> 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表面張力測定及基礎性能評價(三)
> 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表面張力測定及基礎性能評價(二)
> 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表面張力測定及基礎性能評價(一)
> 不同PQAI溶液靜態/動態表面張力變化及對脈動熱管性能影響(三)
> 不同PQAI溶液靜態/動態表面張力變化及對脈動熱管性能影響(二)
> 不同PQAI溶液靜態/動態表面張力變化及對脈動熱管性能影響(一)
> ?界面流變儀可以測量液體表面張力嗎?界面流變儀與界面張力儀區別解析
> 測量表面張力/界面張力的儀器有哪些?怎么選
> PG脫酰胺添加量對玉米醇溶蛋白氣-水動態表面張力的影響
> 芬蘭Kibron表面張力儀使用指南【專業版】
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表面張力測定及基礎性能評價(三)
來源:《石油化工》 瀏覽 20 次 發布時間:2025-04-27
2.3預防液鎖傷害能力評價
2.3.1巖心自發滲吸實驗
不同表面活性劑體系(陽離子表面活性劑CH-1,CH-2與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對巖心含水飽和度、巖心含油飽和度的影響見圖7。由圖7a可看出,隨時間的延長,巖心含水飽和度和含油飽和度均逐漸增加并最終達到平衡。未被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的巖心在自發滲吸時間為1.5 h時達到飽和,此時巖心含水飽和度增至77.4%。
經3種體系處理后,巖心的含水飽和度均降低,經CH-1和CH-2處理過的巖心含水飽和度分別降至14.64%和25.79%,而經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巖心含水飽和度由77.4%降至8.10%。由圖7b可看出,未被表面活性劑處理的巖心在自發滲吸時間為0.5 h時,巖心自發滲吸達到飽和,此時巖心含油飽和度增至68.90%。巖心經3種體系處理后,巖心的含油飽和度均降低,經CH-1和CH-2處理過的巖心含油飽和度分別降至22.29%和25.53%,而經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巖心含油飽和度降至11.25%。
與單一表面活性劑體系相比,經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巖心含油飽和度最低,說明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有效減少了巖心的液侵量,進而起到了預防液侵的效果。由毛細管壓力公式可知,毛細管力的大小與水/凝析油的表面張力、潤濕性和巖石中多孔介質的孔喉半徑有關。在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對巖心表面潤濕改性前,毛細管力是巖心自發滲吸的主要動力,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降低水/凝析油的表面張力,削弱了毛細管力,從而減小了巖心的液侵量。當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在巖心表面充分吸附,形成一層帶有潤滑和隔離作用的疏水疏油膜時,巖心表面由親水親油變為疏水疏油,毛細管力由巖心自發滲吸的主要動力轉變為阻力,從而起到預防液侵的作用,進而減小巖心液侵量。
圖7不同表面活性劑體系對巖心含水飽和度(a)、巖心含油飽和度(b)的影響
2.3.2 NMR表征
通過核磁共振儀可測量巖心自發滲吸實驗中流體賦存狀態。圖8為經不同方法處理的巖心的NMR T2譜曲線。由圖8可知,每條T2譜曲線都出現兩個峰,左峰的信號強度均強于右峰,表明水/油主要賦存在小孔喉中。這是因為毛細管半徑越小,對應的自吸毛細管力越強,流體通過自吸進入巖心孔隙后,在毛細管力的作用下,大孔隙內的流體會進一步自吸進入較小孔隙,因此,巖心的流體優先賦存在較小孔隙。經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的T2譜曲線低于未經處理的T2譜曲線,表明經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的巖心含水/油飽和度低于未經處理的巖心含水/油飽和度。表征結果再次證明自發滲吸實驗中的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通過表面張力降低和疏水疏油改性可預防液侵傷害。
圖8巖心的NMR T2譜曲線
NMR通過快速傅里葉變換和圖像重建生成巖樣的二維圖像,可直觀展示流體在巖心內部的分布。圖9為自發滲吸實驗NMR二維成像結果,縱坐標表示氫信號的強度(即水或油的含量高低),數字越大表示氫信號強度越強。圖中由紅色到綠色、淺藍再到深藍,表示信號由強變弱,也代表了含水(氫)量從高到低的變化過程。由圖9可看出,原始巖心烘干后呈深藍色,自發滲吸后呈紅綠色,經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的巖心自發滲吸后呈淺藍色和綠色;經過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巖心含水/油飽和度大幅降低,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降低了液體的表面張力,削弱了毛細管力;巖心孔隙的潤濕性由親水親油反轉為疏水疏油,水相在毛細管內的狀態由驅替相轉變為非驅替相,地層水/凝析油不易吸附于巖心孔隙內,表面張力的降低和巖石孔隙表面的潤濕性改變可明顯改善流體在多孔介質內的流動狀況,進而達到預防液侵的目的,這與巖心自發滲吸實驗和NMR T2譜曲線分析結果相符。
圖9自發滲吸實驗NMR二維成像結果
2.4解除液侵傷害能力評價
為研究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解除水侵、油侵以及混合侵傷害的能力,分別采用氣相滲透率約59.20×??3μm2的巖心進行模擬實驗。巖心中多孔介質經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的氣相滲透率由水侵污染后的23.09×103μm2恢復到53.59×103μm2,由油侵污染后的26.06×103μm2恢復到52.21×103μm2,由液侵污染后的30.20×103μm2恢復到54.98×103μm2。由于復合表面活性劑具有強表面活性的特點,當與巖心中殘留的液體接觸后,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可降低表面張力,極大削弱毛管阻力效應,降低水排出毛細孔喉的阻力;同時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具有疏水改性以及疏油改性的能力,使巖石由親水親油改變為疏水疏油,使毛細管力變為水和凝析油侵入巖石的阻力,抑制液侵的同時也降低了水和凝析油排出毛細孔喉的阻力,進而解除液鎖傷害。
3結論
1)5種表面活性劑中,陽離子含氟表面活性劑CH-1和非離子含氟表面活性劑CH-2的表面活性和潤濕改性能力較好。
2)由陽離子含氟表面活性劑CH-1和非離子含氟表面活性劑CH-2復配的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的cmc明顯低于CH-1和CH-2。
3)加入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后,地層水表面張力由72 mN/m降為18.7 mN/m,凝析油表面張力由40 mN/m降為23 mN/m。這是由于CH-1分子頭基間的靜電斥力降低,與單一陽離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相比復合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活性最強。
4)經過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模擬地層水在巖心表面的接觸角為108.0°;凝析油在巖心表面的接觸角為102°。CH-1分子與CH-2分子構成的混合聚集體與砂巖表面羧酸類物質形成離子對的驅動力為靜電引力、氫鍵及范德華力的共同作用力,這些共同作用力使復合表面活性劑在界面上的吸附能力比單一表面活性劑更強。
5)經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處理后,巖心含水飽和度由77.4%降至8.10%,巖心含油飽和度由66.7%降至11.25%;巖心中多孔介質經復合體系處理后,氣相滲透率由水侵污染后的23.09×103μm2恢復到53.59×103μm2,由油侵污染后的26.06×103μm2恢復到52.21×103μm2,由液侵污染后的30.20×103μm2恢復到54.98×103μm2。通過巖心自發滲吸實驗、NMR實驗以及巖心流動實驗得出復合體系能夠有效預防巖心液侵和有效解除巖心液侵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