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推薦新聞Info
-
> 影響狹縫間氫鍵流體氣液平衡界面張力的因素有哪些(三)
> 影響狹縫間氫鍵流體氣液平衡界面張力的因素有哪些(二)
> 影響狹縫間氫鍵流體氣液平衡界面張力的因素有哪些(一)
> GA、WPI和T80復合乳液體系的脂肪消化動力學曲線、界面張力變化(四)
> GA、WPI和T80復合乳液體系的脂肪消化動力學曲線、界面張力變化(三)
> GA、WPI和T80復合乳液體系的脂肪消化動力學曲線、界面張力變化(二)
> GA、WPI和T80復合乳液體系的脂肪消化動力學曲線、界面張力變化(一)
> 表面張力實驗、接觸角實驗分析抑塵試劑對煤的潤濕結果
> Kibron表面張力儀研究燒結礦聚結行為
> 基于界面張力和表面張力測試評估商用UV油墨對不同承印紙張的表面浸潤性差異(三)
Kibron表面張力儀研究燒結礦聚結行為
來源:Kibron 瀏覽 44 次 發布時間:2025-04-16
研究堿度和表面張力對燒結礦聚結行為的影響,對于優化冶金工藝(如高爐冶煉)具有重要意義。Kibron表面張力儀作為一種高精度測量工具,可用于量化液相表面張力及其與堿度的關系,進而分析其對燒結礦聚結的作用機制。以下是系統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1.研究背景與機理
燒結礦聚結行為:燒結過程中,礦物顆粒在高溫下形成液相,表面張力驅動顆粒聚結(coalescence),影響燒結礦的強度、孔隙率和還原性。
堿度(CaO/SiO?)的作用:堿度調節熔體的化學組成,改變液相黏度、表面張力及潤濕性,從而影響聚結動力學。
表面張力的影響:高表面張力促進液滴合并,但可能阻礙液相均勻鋪展;低表面張力則增強潤濕性,但可能導致過度孔隙。
2.實驗設計與方法
2.1樣品制備
模擬燒結礦體系:配制不同堿度(如1.0、1.5、2.0、2.5)的CaO-Fe?O?-SiO?-Al?O?混合料,模擬實際燒結礦成分。
高溫熔體制備:在可控氣氛爐中熔化樣品,淬冷后研磨成粉,用于表面張力測量。
2.2表面張力測量(Kibron表面張力儀)
技術選擇:采用Wilhelmy板法或最大氣泡壓力法(需根據熔體性質選擇高溫適配模塊)。
條件控制:
溫度范圍:1300–1500°C(模擬燒結溫度)。
氣氛:惰性(Ar)或弱還原性(N?-CO混合氣體)。
數據采集:記錄不同堿度下熔體的表面張力(γ)隨時間的變化。
2.3聚結行為表征
高溫顯微鏡或燒結實驗:觀察液相形成與顆粒聚結過程,量化聚結速率、最終孔隙率等。
潤濕性分析:通過接觸角測量評估液相對固相顆粒的潤濕性。
3.關鍵數據分析
3.1表面張力與堿度的關系
預期趨勢:堿度升高可能導致表面張力先降低(因Ca2?降低熔體聚合度)后升高(高CaO增加離子強度)。
數據驗證:繪制γvs.CaO/SiO?曲線,結合文獻(如Slag Atlas)對比。
3.2聚結行為的關聯分析
表面張力vs.聚結速率:高γ可能加速液滴合并(如通過Vonnegut方程預測液滴聚結時間)。
潤濕性作用:低γ通常改善潤濕性,但需平衡黏度影響(如通過Washburn方程分析毛細滲透)。
4.機理討論
液相性質協同效應:堿度通過改變熔體結構(如[SiO?]??網絡斷裂)影響γ和黏度,共同決定聚結動力學。
工藝優化方向:
最佳堿度范圍:表面張力適中(如~400–500 mN/m),確保良好潤濕性與聚結效率。
避免過高堿度:可能導致γ過高,形成大孔洞,降低燒結礦強度。
5.應用與驗證
工業數據對比:將實驗結果與鋼廠燒結礦性能數據(如轉鼓強度、RI指數)關聯。
模型構建:建立堿度-表面張力-聚結行為的經驗或熱力學模型(如FactSage計算輔助)。
6.挑戰與解決方案
高溫測量難點:Kibron儀器的高溫校準、坩堝反應性控制(建議使用鉑金坩堝)。
多因素耦合:需設計正交實驗分離堿度、溫度、氧分壓的影響。
結論
通過Kibron表面張力儀精確測定不同堿度下熔體的γ,結合聚結行為觀測,可明確堿度→表面張力→聚結的因果鏈,為燒結配礦提供理論依據。后續可擴展至多元渣系或動態燒結過程模擬。